以這三個案例來解說:農產品的營銷之道【產品質量是王道】
發布日期:2022-05-11 訪問次數:
對經營來講,營銷是最熱門的,但不是最重要的。新農人創業也是如此。
一、好產品是前提
我們一再提醒:沒有基于“色香味”的產品功用作為基礎,其他所有的產品設計、打造和營銷就變成了在流動沙丘建房子,再高也是虛的。反過來,哪怕只在用上及格,產品也能持續暢銷、企業也能長久發展。
步步高、OPPO、VIVO和拼多多等多個品牌的幕后老板段永平說,“沒有哪家公司的失敗是因為營銷失敗,而公司失敗本質都是因為產品的失敗。”他還說,真正的好產品,就沒有營銷短板之說,頂多是賣得慢點。喜茶創始人說:“我開過很多很失敗的店,沒有人可以只靠營銷成功。”
所以,真正懂企業營銷之道的人,會打心眼里重視產品質量。鄉村旅游勝地袁家村以“關中小吃一條街”而聞名中外,掌舵人郭占武總結成功經驗時說,“旅游+”,“+”的核心是品質。“不管是我們的小吃還是農副產品的供應,我們首先給游客保證的是品質。”袁家村甚至將品質重視到賭咒發誓的程度:

二、營銷的最高目的及內核
1、營銷的最高目的
農產品打造的終極目標,最好是如大米、自來水、手機、網絡一樣,與用戶的生活融而為一,讓產品像日用品一樣,成為顧客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同時,如王老吉代言涼茶、匯源代言果汁、農夫山泉代言天然水一樣,成為品類的代言,產生源源不斷的收入。
2、營銷的中心
指品牌雙核,定位和主題。
(1)定位是基礎
定位包括客戶定位和產品定位,前者指用戶,后者指用途(也就是品類)和用處(場景)。產品定位(用途、用處)比用戶(如性別、年齡、收入等)更值得重視。
定位決定不同的價值和命運。舉個最典型的例子,微玉水果玉米,清甜可口多汁,生吃是水果,熟吃是粗糧,是定位為主食玉米賣,還是水果玉米賣?
案例1:微玉創始人翁欽在2013年從臺灣引進之初,走農貿市場當玉米賣,付出了昂貴的成本。水果玉米屬于嬌嫩型果品,種植、保鮮、運輸成本都比普通玉米要高,損耗率大,賣得貴又無人問津,賣得便宜不回本,導致很多玉米壞掉扔掉,虧損數百萬。
后來因為碰巧在水果店試銷效果好,翁欽受到啟發,既然叫水果玉米,何不當作水果來賣?15年,開始和連鎖水果店合作先走水果渠道,銷路才慢慢打開,受到了各大主流特別是新零售渠道和消費者追捧,獲2018年中國最具影響力水果玉米品牌。每根單價賣到5-6元!

定位不同,產品命運不同
(2)主題是靈魂
主題就是你的特色價值,主要體現為名字和SLOGAN口號,有條件的話,還包括IP。
其中口號最重要。一句濃縮了最大賣點、與定位和名字渾然一體的特色口號,占據了80%以上的重要性,是市場推廣的最大利器,應體現在對內對外宣傳的一切場合,盡一切力量,用一切渠道推廣。
比如“怕上火,喝王老吉”、“五谷道場:非油炸,更健康”、“農夫山泉,有點甜”、“同道中人,喝武當道茶”。
(3)如何判斷你定位和主題打造得不錯?
分享一個標準,就是一個數學等式,名字==***,顧客一提到你的產品或項目名字,就想到你想要突出的定位和主題。比如,提到王老吉,就想到涼茶和“怕上火”; 提到五谷道場,就想到“非油炸方便面”。非常好,你已經優秀了!
更進一步,如果等式倒過來也成立。人們一提到上火,就想到王老吉;北京人周末休閑一提到意大利風情,就想到意大利農場;一提到陳皮,就想到新會陳皮——那就恭喜你成功了:產品已經在這個品類上占領了用戶的心智,不可替代了。
除了定位和主題雙核外,營銷時還應具體推廣什么?
三、農產品營銷的3大著力點
谷風在本專欄中一再說,信用情,是農產品打造 的3個抓手。在營銷上,也是如此。
用,指產品的功能性!這是產品力量的基礎,包括產品的色香味。情就是指通過產品、服務、消費場景等所傳遞或升華出來的情感。信就是指來自于產品自身以及權威專家、渠道、客戶等給予的信用背書。
在任何對外宣傳和推廣中,我們所準備的素材,所發布的內容,包括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都要能在“信用情”上著力:
要么能加深顧客對你“用”的認知,要么能加深顧客對你“信”的了解,從相信、信任走向信賴,要么能觸動顧客產生情趣、情感甚至情懷的共鳴,我們的每一份營銷投入才不會浪費,才會產生價值。

沒想稻,讓孩子多吃一口!
當然,情感要與產品基因和主題相一致,否則就是虛情假意,效果適得其反。
四、渠道
廣義的營銷,不單包括宣傳和推廣,還包括渠道。渠道是產品在市場流通的血脈(直銷和訂單農業除外)。
線下渠道通常包括:批發商或大商超、連鎖店、專賣店、單位機構采購(包括餐飲店、高端月子連鎖家政、孕產醫院、高端養老院、私立幼兒園、國際學校食堂)、社區等。
線上渠道通常包括:社群、社區團購、平臺化綜合電商(阿里、京東、拼多多等)、垂直類電商(沱沱工社、中糧我買網等)、自媒體直銷、通過微店、頭條小店開展的直播帶貨等。
好渠道可以產生溢價。產品能進家樂福、沃爾瑪、盒馬鮮生,包括線上的京東、本來生活網、中糧我買網等這些知名渠道,往往都能賣得比較貴,這叫渠道溢價。早春的香椿,定位為一般蔬菜(在農貿市場、地攤賣)和嘗鮮的特色食品(在品牌超市賣),價格就有天壤之別。(可惜,渠道溢價往往很大部分不屬于新農人自己。)

1、有實力的新農人,如果能有持續的供應量,可以參考某中高端水果的渠道做法:
A 級產品主要供給百果園、永輝、盒馬、山姆會員店等中高端渠道,這類渠道對產品品質的要求比較高;
B 級產品會走對單價要求比較低的渠道,比如批發商、電商、社區團購等;
C 級產品走像蔬菜類的商超、菜市場或餐飲店,能接受產品稍微有點小瑕疵,適合供應。
2、中小新農人產量有限,要想賣起價格,不大適宜走規?;膬r格競爭或大平臺化電商,如京東、拼多多、團購平臺等(往往要求全年穩定供應,壓低供應價,還有賬期要求);更適合線上線下將顧客引到隔開的特定場景中賣:如線下在專賣店賣;線上作自媒體內容電商,在相對封閉的一個私域池中賣、如頭條小店、百度小店、微店(類似網上的專賣店),而非放在汪洋大海的大平臺中去比拼價格。
五、創營銷模式,能讓你事半功倍
關鍵的其實不是賣一次,而是長久賣,賣出好價格。減少中間環節,拉近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,把銷售時間賣長,長期鎖定客戶。
如我們在本專欄的3大利器,避免農產品銷售的過山車現象!直銷、訂單農業和會員制一文中所說,盡量發揮直銷直供+預售+訂單農業+產品套餐+會員制等新模式的力量:用訂單農業、預售、認購認養等,把產品提前賣;用會員制、鄉村休閑旅游、三產融合等方法,長期鎖定客戶、實現更高客戶粘性,還能獲得較高利潤,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六、營銷方法
農產品營銷,線上線下有很多方法和技巧,也有不少過來人和專家分享的N多案例,新農人可以選擇學習。這里,谷風重點分享兩個方法。
1、免費品嘗
如果農特產品的確好且產量不多,不妨參考下面的做法:
某兩百畝有機蘋果園,因為價格較高,利用傳統渠道不大好銷。莊主后來在臨近某大都市的鬧市區,掛出牌子:“***元一斤的有機蘋果,免費品嘗!”除了不能帶走外,白吃管飽。南來北往的市民紛紛駐足品嘗,的確是醇香,沁人心脾!時間不長,剩余蘋果一舉銷完。
還可以拿免費單品為其他好產品引流。免費引流用得好,可以出神入化。比如下面免費送鹵蛋的例子。
2、活動
對線下實體店或園區來講,活動是一個既能打造品牌,又能引流銷售的有效方法。
提醒:活動前要先做好產品和套餐設計,策劃好銷售和變現方法后,才考慮作活動,避免為了做活動而做活動,“叫好不叫座”。
活動分3種:設計開業促銷活動、大活動或日常小活動。
(1)開業促銷活動
開業促銷活動初次亮相先聲奪人,既能引流還能銷售,還能積累一批寶貴的種子會員。有時候,會員制加一場精心設計的開業促銷活動,能讓你收獲滿滿!
案例2:桂林米粉在當地聞名遐邇,米粉店競爭激烈,開業活動普遍都是“開業三天,吃一碗米粉送一個鹵蛋!”“開業三天,吃碗米粉送油條!”等。很難引起當地消費者的關注,麻木了。細水長流慢慢積累中,很多店因此倒閉。
數年前有家新米粉店開業,在專家策劃下,開業前3天在店門口打出了這樣的橫幅:
“開業 7 天試營業,連續每天吃一碗米粉送三個大鹵蛋”!
沒做任何廣告宣傳,結果每天來店門口問的人絡繹不絕:“什么時候開業,真的吃一碗送三個蛋?”口口相傳開業消息迅速傳遍了整條街。很多人都想親眼目睹三個大鹵蛋的盛況。
開業當天從早上 6 點起就有人在店門口排隊,人山人海。試營業7 天,每天都只售到下午 1 點,1500 多份就被一搶而空!
掃描添加好友
免費提供:網站建設、網絡推廣解決方案
已幫助
人
人
您的鼓勵是站長的最大動力
標簽:農產品營銷
轉載請注明來自:http://www.tgdby.cn/news/243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