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日本的電商發展不起來?歸納這四點供您參考
發布日期:2022-05-10 訪問次數:
據國家統計局4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一季度,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30120億元,同比增長6.6%。其中,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5257億元,增長8.8%,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.2%;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,食品、服裝和消費品分別增長13.5%、0.9%和10.6%,增速亮眼。

網上零售額增長的背后,是電商企業的蓬勃發展。天眼查數據顯示,我國現有超900萬家狀態為存續、在業、遷入、遷出的電商相關企業,其中超半數企業成立在1年以內,約68%的企業注冊資本在100萬以下。自2017年以來,年注冊量超過50萬家。2021年,我國共注冊506萬家電商相關企業,創下歷史新高。
不過,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,雖然現在電商發展勢頭不錯,但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在一次關于電商未來的發展會議中表示:“在未來10年,傳統電商將逐漸被市場淘汰,新的購物模式將在全國范圍興起。”對于這句話,大部分人都持懷疑態度,但如今,事實似乎也如馬云“預言”那樣。

受電商快速崛起的影響,實體店紛紛倒閉已屢見不鮮。10 家門店中有 9 家在打折銷售。到處都張貼“大清倉”、“大甩賣”、“合同到期、門面轉讓、低價處理”、“全場特價”等等。2021年11月末,位于深圳羅湖區的沃爾瑪洪湖店,也是沃爾瑪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家門店,將正式關閉歇業。
然而在日本,情況就完全不同了。他們的電商完全干不過實體店,日本電商比我國早幾年起步,有雅虎、樂天等電商平臺,但這些平臺的表現都很一般,而日本實體行業的生意相當火爆。比如日本大阪的心齋橋、天神橋、梅田等,節假日人滿為患,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。

為啥日本實體行業能夠輕松擊敗電商,主要和這四點有關。
店鋪租金
在中國三四線城市繁華的街道上,100平米的商鋪年租金可達近10萬,稍大一些的商鋪年租金可達數十萬。一二線城市的商鋪租金更是“嚇人”。面對高昂的店面租金,再加上店員的工資開支、進貨成本等消耗,售價不得不一再上提,在價格方面,實體店難以占盡優勢,導致實體店頻繁倒閉。
再看日本。日本的房租雖然看起來很高,但也只是相對于換算成人民幣而言的。就他們的收入而言,日本的房租其實比中國低很多。不僅如此,日本其實大多數都是“老店”或“小商鋪”,從土地到房屋,許多實際上已經私有化。因此,對租金的擔憂相對較少。

便利店“內藏乾坤”
日本國土面積小,土地利用需要仔細計算。由于先天不足,日本的實體店也非常小,雖然小但實體店在裝潢和門店設計上都非常具有特色,一家不起眼的便利店走進去包含了銀行、快遞等各種功能,而大型商場更是包羅萬象,除了常見的日用品外,還能銷售企業,琳瑯滿目的商品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部分電商功能。
日本實體產業服務周到
有去過日本的朋友都知道,日本實體行業的服務意識很強,真正堅持“客戶就是上帝”的理念,比如日本有很多家庭主婦。據統計,日本大部分已婚女性基本上都是家庭主婦。在他們看來,忙完家務后去逛街是一種享受。有機構曾調查,“享受逛的樂趣”是日本消費者購物的首選理由,其次才是“便宜”。

除了服務周到,配套設施也做得很用心。例如,下雨天為顧客準備擦拭身體和雨具的毛巾;將商品交給客戶并送一小段路程后,再接待下一個顧客,耐心引導他們消費或付款;在小票上蓋好章后,用吸油紙吸干上面的墨水,避免擦到其他商品或衣服上;隨時保持餐廳內的紙巾和調味品井然有序,供應充足等。
日本零售和電商可以做到同步競爭
我國電商之所以能打敗實體店,重要的原因就是消除了中間商賺差價和會銷售假冒偽劣產品,而日本實體店完全可以做到這2點。違規者將受到嚴懲,電商與實體店相比并無太大優勢。而且日本的實體店和電商都要繳納10%的消費稅,而我國直到2020年底才發布公告,宣布“電商稅”進入倒計時,但還沒有被實施。

而且,日本的現代經濟起源較早。當電商時代到來時,日本已經擁有較為成熟完善的實體經濟體系。并且在電商經濟小幅回升之際,日本迅速啟動了更為嚴格的稅收制度和政策監管。實體經濟再次迎來更新升級,從優惠、體驗、搭配三個方面打造新的品牌競爭力。在增加消費者黏性的同時,又一次打壓了電商經濟。

簡而言之,正是價格、服務和人口特征,讓中國和日本的實體店現狀大相徑庭。所以才會出現日本實體店“干倒”電商的現象,而中國實體店則是由于電子商務“倒閉”的相反現象。但是,電商永遠不會完全取代實體店。畢竟實體店的體驗服務是電商所沒有的。你更喜歡網購還是實體店呢?
掃描添加好友
免費提供:網站建設、網絡推廣解決方案
已幫助
人
人
您的鼓勵是站長的最大動力
標簽:日本電商
轉載請注明來自:http://www.tgdby.cn/news/2398.html